汪清公众信息网 >>基础设施>>水电


汪清水利60年 实现人水和谐

采写: 【字号 】    发布时间:2017年3月15日 打印本页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以来的60年,是汪清县焕发蓬勃生机的60年,也是水利事业波澜壮阔大发展的60年。从解放前少量的塘坝渠堰,到现在形成了水利灌溉、防洪保安、城乡供水的工程体系;从简单的蓄水灌田到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从人水斗争的传统治水思路到人水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理念……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着汪清水利60年的成长与辉煌。

“水利兴则百业兴”——从过去的靠天等雨到现在的水利工程遍地开花,引得进、灌得上、排得出的排灌网络布满全县,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汪清县水资源十分丰富,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5条之多。但在解放前,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水利设施陈旧等原因,导致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很低,在育秧季节田地仍无法得到灌溉,部分地区常因缺水遭受旱灾。1947年,汪清县在罗子沟镇新屯村建立了全国农村第一座小水电站,从此拉开了农村开发小水电的序幕。土地改革完成后,全县到处兴修水利,至1950年,水田面积增加到4476公顷。

为了合理利用和开发水资源,建州后,汪清县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1958年,修建了春阳水库和大坎子塘坝等,1973年开始对灌溉工程进行了更新改造,相继修建了拦河坝。1980年,建成6座水电站基本解决了工农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对电力的需要。截至1985年,全县有拦河坝107座,水田面积达到6588公顷;运行的水电站7座,总发电量977万千瓦时。进入新世纪,汪清县为了节水灌溉,重点建设了渠道防渗、截水工程,临时压柳坝改建成了混凝土永久性拦河坝。

60年来,汪清县初步建立了相对配套的水利工程体系,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了引得进、灌得上、排得出的沟渠排灌网络。“十一五”期间,完成水利水电工程总投资22241.83万元,其中完成农田水利工程2967.93万元,累计改善灌溉面积11.3万亩,保证了全县农田的正常灌溉,促进了农业增收。截至2011年,现有实际灌溉面积8.0097万亩,已建成永久性拦河坝72座、临时性拦河坝92座。已建成的9个小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30855千瓦,实际发电量达到41462万千瓦时。

在谈到汪清县水利工程建设时,县水利工程总公司经理黄哲松说,1980年他刚参加工作,那时水利工程很少,也没有专业的施工队。后来,汪清县开工建设的水利工程越来越多,负责修建水利工程的施工队也越来越专业。以前田间的水渠都是用土垒的,由于漏流,引到田间灌溉的水很少,现在水渠都是混凝土砌的,而且做了防渗处理,不仅达到了节水灌溉的目的,而且大力缓解了农民们靠天等雨种地的局面。

“水治则天下宁”——从“小水大灾、洪水泛滥”到“大水小灾、有序应对”,科学治水方略不断完善,以现代水利观为统领的治水新思路逐步完善并最终形成。

解放前后,汪清县虽然修筑了河堤防洪,但那时的堤防标准很低,一旦洪水突袭,破坏力极大,负面影响极其严重。同时各大流域上游没有控制性工程,河道和田间排水沟成为仅有的调洪手段,广种薄收的粗放式农业生产导致了明显的水土流失。

延边州成立以后,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全县干部群众开始大力兴修防灾减灾工程,并开展了水土流失治理工作。1985年,全县共修筑堤防226.4公里,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6万公顷、易涝面积3297公顷,挖排水沟378.61公里。进入90年代,国家出台了“防大汛、抗重灾”加强防洪工程建设的政策后,汪清县的水利工作重点转变为建设防洪减灾设施。通过努力,全县防洪工程建设得到迅猛发展,日渐完善了以水库、堤防等为主体的防汛抗旱工程体系,逐步建立了防汛抗旱指挥决策体系、防汛抗旱法规制度、预防预警体系、应急管理保障机制体制,有力应对了洪涝灾害,特别是2010年汪清县部分乡镇村屯普降暴雨,全县26万各族干部群众全力以赴、凝心聚力抗洪抢险,有效应对了灾害,确保了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和用水安全,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社会稳定和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说起2010年双河村新建好的堤坝,该村村民于文杰高兴地说,以前担惊受怕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十几年前,她家居住的平房距大河不到200米,每到雨季,天天都提心吊胆,害怕上涨的河水漫过土堤淹了房子。有时下大雨,就把家当搬到亲戚家。如今建好的堤防是混凝土的,又高又稳固,防洪能力达到了20年一遇,我们村民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

截至2011年,全县现有各类防洪堤防工程总计216.2公里,镇区、村里防洪能力分别达到了抵抗二十年一遇和十年一遇以上洪水标准。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基本实现了全封闭,达到了五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除此之外,在春阳镇、天桥岭镇、大兴沟镇和鸡冠乡建设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大大提高了汪清县防御山洪灾害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十一五”期间,防洪工程投资3516万元,修建、改建各类堤防29000延长米,围绕“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目标,对多条小流域实施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3.8千公顷。

  

“水是生命之源”——从饮水解困到饮水安全,供水由分散到集中,由分割到一体化,饮水工程上规模、上质量、上水平,百姓乐饮放心水。

“现在轻轻一拧水龙头,水流哗哗的,做饭、洗衣特别方便,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挑扁担打井水吃了。这在我小时候,根本连想都想不到。”居住在新民街今年71岁的张大爷说起以前吃水用水的情况,不禁赞叹如今的生活真是越来越好。

 建国前,农村饮用水多用浅层地下水或地表水。由于地质等自然条件的差异,有的地方水源不足成为缺水区,一些地方即使有水,但水质不好,致使部分地区成为大骨节病等地方病的重病区。建国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地方病区的改水工作,成立了地方病领导小组。1969年,汪清县开始兴建自来水工程,初步缓解了居民饮水难的问题。到1985年末,共建成35处自来工程,供水能力达到30162吨/日。随着农村用水条件的改善,因饮水导致的地方病患者逐年下降。1996年底,全县供水建设全部结束,各乡镇都有了供水工程。2000年以后,在延边州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实行水务体制改革,城乡供水快速发展:

——城乡供水一体化逐步实现。按照“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思路,以城区供水为中心,实施了城区供水延伸和联网供水工程,城区供水主管网向农村延伸,共铺设管线35790延长米,先后将城区周边2个镇11个村屯的输水管线与城区管网对接,实行24小时全天候供水,使2876户8432人的饮水水质、水量等各方面都达到了城镇居民用水的标准,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水平。

——供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喝上安全水是广大农民生活状况改善的重要标志。“十一五”期间,汪清县不断加大投入,投资4286万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100个村,7.3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增加供水管线26.8公里,增加用水户5386户,解决1.6万余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100%。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实现规模化。1973年,汪清县用公益金投资5000元,在新兴乡三道沟村四队建成了全县第一座引泉自来水工程,从此村民扔掉了挑水扁担,此后逐年加大投资力度,兴建自来水工程和蓄水水库。截至2011年,全县水库蓄水总能力达到14080亿立方米,5个水库共投入资金44536万元。“十一五”以来,我县依托大型水源地,以流域为单位,建成了4大规模集中供水工程及70个单村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115个村、3个镇区、40所农村学校共计8.97万农村群众,1.04万农村学校师生,3.89万头大牲畜的饮水水源问题及农田灌溉问题。建设了镇级、乡级、村级供水设施共169个,完成了集中供水管网铺设、区域管网改造和招商引资企业管网铺设任务。

大自然的深情眷顾造就了汪清这个与水有着不解之缘的小城。“因水而生、依水而兴”,自延边州成立以来,汪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水利工作在支撑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相信,汪清水利将挥就见证汪清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手笔”,描绘出生机盎然、斑斓绚丽的画卷,继续谱写优美激越的时代华章。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7年3月15日 审核: 汪清县 发布单位:汪清公众信息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联系我们 - 部门登录 - 管理登录
 
wlzx8812721@126.com
Copyright 2013 Wangqing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汪清县政府网络中心 汪清县互联网信息中心 [吉ICP备06010423号] 制作维护:汪清县互联网信息中心
电话/传真:0433-8812721

访问量:45424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