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清公众信息网 >>乡镇社区>>社区概况


新民社区概况

采写: 【字号 】    发布时间:2017年2月25日 打印本页



    
           一、整体概况

           汪清县新民社区党委、汪清县人民政府新民社区工作委员会位于新安路28号,东起清泉路、西至新林路;北以嘎呀河为界、南至原汪林小铁路。辖区面积0.61平方公里,居民2396户,6375人,5个居民委,67个行政居民小组。社区党委下辖10个党支部,在籍党员66名,辖区有居民党员452名;学校3所(汪清县第六中学、汪清县第三中学、汪清县第三小学),驻区单位23个,市场两个(职工市场、新民市场),商户325个。社区现有班子成员5名,工作人员共计104人,办公楼面积751.5平方米。

           近三年来,新民社区按照“综合执法、综合救助、综合服务、平安创建”的四位一体新型模式创新开展社会管理工作。综合执法工作以疏导管理为主,街道秩序、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管理规范有序,实现了“环境美、街面净和楼栋亮”;综合救助工作健全完善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爱心超市和诉求协调解决体系,实现了社会民生保障工作大跨步前进;综合服务工作围绕创建和谐社区、服务居民百姓、物业管理服务、推动用工就业、便民受理服务、解决群众困难等载体,构建起了覆盖辖区各个层次的服务网络;平安创建工作围绕“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抓重点、攻难点,建立了综合治理、人民调解、信访维稳为一体的平安体系,实现了辖区可防性案件连年持续下降的好趋势。

 

新民社区综合大厅便民热线:    0433-8851606

新民社区24小时救助热线:     0433-8851606

新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电话:0433-8859705

新民社区卫生服务站电话:      0433-8859705


 

           二、新民设区机构设置

           新民社区采用“一个核心、四位一体”的组织架构,即以社区党工委为核心,综合执法、综合救助、综合服务、平安创建“四位一体”为支撑的整体架构,建立健全了基层党组织、城市管理、治安防控、居民自治、居民服务、关爱弱势群体、综合治理、社会协调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社区党委现设有机构:

           新民社区机关党支部、新民社区居民党支部、新民社区流动党员党支部、新民社区晓诚两新联合党支部、新民社区夕阳红联合党支部、新民社区汽车行业联合党支部、新民社区木材加工联合党支部、新民社区职工市场党支部、新民社区两新联合党支部、新民社区中华参党支部、新民社区团委、党建办公室、社区督考办公室、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工作站。

           社区工委现设有机构:

           综合执法局新民分局、巡警大队新民支队、社区居民委员会、综合服务大厅、综合执法大队、社区武装部、人民调解委员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社会管理信息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民政办、计生办、行政审批、文化站、红十字、残联、工会、妇联、环卫、老龄委、关工委、法律服务中心、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残联人日间照料站、爱心超市、爱心中转站、社区检察服务站、社区法院服务站、物价监督站。

           三、汪清县新民社区创新社会管理成果汇报
           2010年以来,汪清县新民社区党委、汪清县政府新民社区工作委员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整合居委会、执法、巡警、城建规划、环卫、交通运输和文化市场监管等队伍资源,紧紧围绕“综合执法、综合救助、综合服务、平安创建”四位一体工作模式,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载体,在加大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上下功夫,努力构建和谐社区,逐步建立起了一个“管理有序、作用明显、群众满意”的新型社区。

           一、发挥优势,创先争优凝聚基层组织   

近年来,社区党委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下功夫;不断提高社区党员整体素质;进一步完善社区党建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出了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一是战斗力强,队伍团结进取。通过定期严格的培训、考核进一步加大了对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和个人素质的培养,形成了提升社区整体能力水平的长效机制。充分依托党员信息管理系统、远程党员电教和“边陲党旗红”党员教育服务网和党员信息卡,架起党员与组织、群众沟通的桥梁。同时,社区班子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一周一次例会制度,严格执行班子议事规则,充分发挥出了班子的整体效能,促进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深化活动,突出特色显亮点。社区党组织及党员始终把承诺践诺落实在工作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加强。发展壮大了社区“党员家庭”组织和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开展“党员身份亮出来,先锋形象树起来”、党员志愿者公益服务等活动,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深入开展“三帮扶”活动。多名社区党员干部与多名贫困党员、弱势群体结成了帮扶对子,深入开展走访慰问、听民情解民忧活动。

           三是强化建设,增强组织战斗力。不断扩大党组织覆盖,把基层触角向新经济组织、新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延伸,积极建设新经济党组织。把党组织建设同社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全体党员参加到和谐社区创建中来,将工作落实到各支部和班子成员,积极开展活动,增强党员凝聚力。为充分调动党员积极性,社区党委先后举办了“七一”诗歌诗朗诵会、“红七月”红歌大赛、党员文化月“家和万事兴”才艺展示会、“社区党员文化月闭幕式暨人大代表联络站捐赠仪式”等“新延边,红七月”主题“社区党员文化月”活动,极大增强了基层组织活力和凝聚力。

           二、网格管理,深入构建长效执法机制

深化执法工作“网格化”管理。按照“教育为主、惩处为辅”的执法理念,把执法责任分块落实到每一名队员,强化市容市貌执法网络建设。强化辖区规范管理,社区执法队主动出击,重点管控,对主要干道、人员密集场所和主要路段周边乱摆放、乱占道、乱搭建违章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实现了辖区市容市貌、市场秩序管理规范有序。

           一是着重加大对市容环境整治宣传管理力度。开展了以“全民参与倡导文明 共建和谐美好社区”、“提高文明素质宣讲”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结合“综合执法大排查、大清理”、综合执法检查、食品安全联合突击检查等多次专项集中整治活动,从根本上转变居民群众的法治和文明意识,较好的提高了全民素质。

           二是采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执法机制,责任落实得到极大强化。高度重视环境卫生的综合治理工作,通过大力开展志愿者活动、各类集中治理活动和对广告栏、停车线等公益设施的施划活动以及创新冬季清雪方式、方法,调动起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投身公益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施画广告栏;清理楼房小广告;集中清理环境卫生;增设垃圾箱,组织义务劳动;积极组织卫生包保责任单位开展每周一次的集中清理活动。

           三是健全完善“社区综合执法信息、“商业网点信息库”,奠定了执法动态与常态管理基石。先后与商户签订门前“四包”责任状,施画彩砖停车线;取缔违法营运三轮车;查处污染环境事件;对辖区范围内违章、残旧“无主”广告招牌清拆;整顿店外经营、违规停车、“三堆三小”等执法行为。结合“综合执法大排查、大清理”集中整治行动,对汪延出口两侧乱堆杂物、大型货车违章乱停,大川街职工市场附近杂乱无章、新民路五委平房区一侧私搭乱建等严重影响市容的现象进行了集中整治。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执法措施,使辖区内市容市貌得到了极大改观。

           三、搭建平台,全面拓宽社会救助渠道

注重内部能力提升,建立起了社区全天候求助热线;充分发挥同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沟通联系,积极争取对辖区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帮助。形成了内外联合,上下延伸的综合救助网络,社会民生保障工作得到全面发展。

           一是创新载体,全方位救助。针对辖区社会老龄化严重、弱势群体多的实际情况,围绕综合救助重点群体关注的内容开展工作。设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站,“近距离、零差价”,极大解决了弱势群体的就医难、就医贵问题。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面向老年人提供多种形式的社会养老服务。集日间照料、上门服务、养老娱乐为一体,对高龄空巢老人、残疾人和弱势群体开展生活照料、家政、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养老服务,该中心成立以来,提供日间照料服务,上门服务,及时解决老人和弱势群体困难,为老年人建立起一个温馨的家园。成立了新民社区“爱心超市”。 以“扶贫济困,安老助残”为宗旨,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通过整合社会各界慈善资源,以无偿发放和成本价购买两种方式为渠道建立长效帮扶机制。爱心超市属于非盈利公益性质,目的在于为经济困难家庭提供帮助,为社会各界和爱心人士与困难居民之间传递爱心提供交流平台,建设一个“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百姓受益”的新型帮困模式。现通过与热心慈善事业的科局单位、驻街企业结对共建,目前已有工会、检察院、法院、晓诚助老公寓、中华参厂给予捐赠钱款和物资扶持,超市已初具规模。同时,为了方便为居民提供救助,还先后成立了社区物价监督站和法律服务中心。

           二是协调解决难题,赢得居民赞誉。先后协调解决了十余家企业因主路维修的生产难题;粮建小区三栋楼更换彩钢瓦屋顶;英安路土路平整维修;鑫鑫绿苑小区9、10、11号楼卫生保洁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三是注重发挥社区日常救助,形成长效机制。及时了解掌握民情民意,积极协调解决群众难题。解决群众诉求多次;成功调解各类纠纷,为有需求人群提供法律援助。面向各类弱势群体开展慰问活动;为困难居民争取临时救助金;向优抚对象发放生活补贴;组织居民开展各类义诊活动。通过全方位的救助机制,极大提高了社区在百姓群众当中的威信和影响力,先后有受助群众亲属送来锦旗、感谢信,实现了社会民生保障工作大跨步前进。

           四、多管齐下,大力提升为民服务能力

           围绕创建和谐社区、服务居民百姓、推动用工就业、群众文化和居民管理等内容,横向拓展,构建起了覆盖辖区各个层次的便民利民服务网络。

           一是加强“社区专业工作队伍、志愿者工作队伍、邻里互助自助型团队”三支队伍建设。在强化“社区专业工作队伍”理论政策、专业知识和服务意识学习提高的基础上,切实按照“管理下沉、服务上门”的理念抓创新。尤其是居民委工作以《居民委小组责任制度》为基础,细化成员分工,施行分块包保,落实责任到人,服务拓展到户,切实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完善“志愿者工作队伍、邻里互助自助型团队”作用,建立了党员、居民、青年等7支志愿者队伍和“党员家庭”组织。解决了一大批困扰居民生活的楼道粉刷、维修自行车棚等问题,辖区邻里之间帮助照料老人、孩子,自觉清扫公共卫生,互帮互助氛围蔚然成风,涌现出了多个邻里之星、团结互助家庭、文明敬老家庭、邻里和睦家庭、优秀志愿者家庭等典型。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志愿者,开展了 “党员义工服务”、 “四点半小课堂”、法律法规咨询、家电维修、义诊、理发、清理卫生、慰问等志愿者服务活动;清理楼道小广告;清理建筑垃圾,卫生死角等。通过邻里亲情联系卡、邻里公约、文明监督员等多种方式的推广运用,在居民优秀志愿者的积极带动下,促进了小区楼栋在治安防控、防火防漏、自治管理、自我服务、提升文明素质等多方面健康稳步发展。

           二是深入开展“邻里和谐”系列活动,建设温馨、祥和家园。深入开展“促进邻里和睦,共建和谐社区”系列活动,构筑出了邻里和睦、家庭美满、社区和谐的现代社区文化。先后组织开展了“邻里相亲共建和谐”厨艺交流会、“培育文明风尚 共建亲情邻里”文明倡议、“邻里亲情才艺比拼”、“文明公约签名仪式暨邻里趣味运动会”、“社区党员文化月”系列活动、“8.15”老人节文艺演出等一系列丰富的邻里和谐活动。通过邻里亲情联系卡、邻里公约、文明监督员等多种方式推动各小区楼栋在治安防控、防火防漏、自治管理、自我服务、提升文明素质等多方面健康稳步发展。同时深入开展“邻里和谐”三级评选活动,达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目的。

           三是创新服务理念,构建便民受理平台积极创新社区服务思路,变被动式等待片面服务为主动式上门全面服务,初步建设起了一个为辖区居民提供各类便利服务的互动平台。同时延伸基层触角,在辖区居民党员中组建成立了 “党员家庭”和楼栋党小组组织,狠抓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覆盖,带动居民深入开展小区楼栋事务管理自治进程。开展了“情暖空巢老人”结对子、定期义诊等形式的居家养老、法律咨询、娱乐健身、学习培训、卫生保健长效公益无偿服务。

           四是多角度拓宽载体,健全综合服务网络。依托社区劳动保障所创办了就业服务中心,通过定期走访用工企业进行信息对接,健全居民就业意愿登记,搭建起了一个居民就业与企业用工的交流平台。先后开辟了广告招聘、网上招聘、集中招聘、上门招聘等多种方式的就业渠道,发布用工信息,完成了8栋“暖房子”工程;举办培训、科普和教育活动,。依托社区文化阵地,大力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先后深入开展了社区党员文化月;群众文化月;百姓广场等一系列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先后举办了各类演出专场。挖掘社会文艺团体和居民志愿者文艺骨干出动演员;参加了“颂歌献给伟大的党”红歌演唱会、精心组织开展了“普天欢庆国庆”专题、“颂歌献给党.文明促和谐”专题演出;社区文化骨干参加了全县千人象帽吉尼斯世界纪录展演;与县委宣传部、联通公司联合举办了“迎州庆60周年”青年歌手大奖赛,极大丰富了辖区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协办了“联通杯”红歌大奖赛等丰富多彩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受到上级领导和广大居民的一致好评。通过创新载体,构建起了覆盖辖区各个层次的服务网络。

           (五)排忧解难,物业中心共建和谐。成立了社区物业服务中心,充分组织居民发挥自治管理作用。根据辖区无物业老楼、单体楼的实际,按照相邻、相近的原则成立了业主委员会。依托社区物业服务中心平台,通过组织、协调和发动各楼栋居民及业主委员会共同协商议事,按照物业管理政策法规对小区楼栋公益事务进行决议。深入开展了“邻里互助一家亲和谐社区运动会”、“促和谐、近邻里、享亲情”、“秋季邻里互助趣味运动会”等群众喜闻乐见、形式丰富的各类邻里和谐活动。社区物业服务中心成立至今筹资解决了职工市场楼更换彩钢屋面、老服装厂维修供水主管道等居民生活难题,极大推动了和谐社区与精神文明建设。

           (六)大力扶持,促进辖区经济发展。一是积极推动汽车产业链发展。针对汽车销售、维修养护、汽车美容产业较多的区域优势,社区积极积极运作,初步形成了拥有汽车销售企业;汽车配件、维修、养护美容商户的产业链,加大对该行业政策法规的咨询服务,多方推荐用工,使企业感受到了社区的关爱和扶持,进一步推动了辖区汽车相关产业繁荣发展的新格局。二是招商盘活倒闭市场。为了进一步整合已停业西市场和附属露天市场资源,规范市场市容环境,提高市场经济效益,新民社区积极招商引进江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搬迁改造为新民市场,新市场已正式营业。市场的投入使用,有利于引导和整合辖区市场资源,推动和促进辖区综合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五、打防结合,精心筑牢平安创建堡垒

           围绕“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人民满意”的工作目标,深化辖区平安创建进程,依托数字化城乡管理系统提高技防能力,有效保障了辖区居民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

           一是治安重点区域和防范薄弱点的综治防控工作效果明显。建立起了维护重点党政机关、中小学校、娱乐公共场所与主路、平房区、小区不间断巡防和中小学学生安全联动机制,通过开展邻里互防、家庭自防,楼院技防强化社区群防群治机制,健全了维护党政机关、中小学校等重点区域的立体防控体系

           24小时不间断巡逻防控体系效果显著。至目前,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和制止多次打架斗殴事件;缴获违法光碟,协助破获一起非法宗教渗透案件,抓获非法信徒;查获假冒“益达”口香糖,使居民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三是面向居民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法律宣传活动。聘任了社区法律顾问,深入开展了创建“无毒社区”、“无邪教社区”和“民主法治社区”,举办了“法律知识宣传”进校园、进家庭,《人民调解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消防安全知识是讲座”、“防震救灾知识讲座”、“远离毒品知识讲座”、“道路安全交通法讲座”和“交通法规进校园”等法律宣传活动;发放各类法制宣传单,使辖区居民法律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四是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在辖区广泛宣传,精心组织,组织开展了抗震、抗洪救灾、现场急救防护演练等系列宣传活动,极大提高了居民的减灾防灾意识。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了辖区安全度汛,并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州内洪涝灾区捐款近一万两千元。先后妥善处置了抢购食盐、自来水管道爆裂应急供水等突发公共事件。辖区各类信访事件全部得到有效化解,及时使矛盾化解在了萌芽中。建立起了社区综合治理、人民调解、信访维稳为一体的平安体系,实现了保障一方平安的目标。

           近三年来,在新民社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先后被国家减灾委员会和民政部授予“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吉林省妇联授予省“巾帼志愿者服务示范社区(村)”;延边州纪检委授予“廉政文化示范点”;延边州司法局、州民政局、州依法治州办公室联合授予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全州宗教工作先进集体;汪清县第十八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模范集体;汪清县委授予2010-2012年创先争优活动践行“项目立县、项目强县、项目富民”发展战略模范党员群体;汪清县委县政府授予“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汪清县新民社区积极探索社会管理的新路子、新方法,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紧紧围绕“四位一体”工作模式,以“凝心聚力、科学发展、创新务实”为己任,充分发挥出了在提高辖区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上的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关系上的桥梁作用;在强化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的促进作用,谱写出了一曲创新社会管理的新篇章。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7年2月25日 审核: 新民社区 发布单位:汪清公众信息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联系我们 - 部门登录 - 管理登录
 
wlzx8812721@126.com
Copyright 2013 Wangqing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汪清县政府网络中心 汪清县互联网信息中心 [吉ICP备06010423号] 制作维护:汪清县互联网信息中心
电话/传真:0433-8812721

访问量:45424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