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汪清县新华社区党委、工作委员会成立于2010年3月31日,位于汪清城区中西部,东临大明社区、南山社区,西临新民社区、汪林社区,南至南山,北至汪清河,辖区总面积0.82平方公里。新华社区辖区内有九个居民委,下设75个居民小组,共有居民3317户,总人口8561人,有驻社区单位21个,临街商户420余户。
二、主要街路:
辖区主要包含汪清路、大川路、新民路、温州路4条主要道路和清宁街、清林街、清华街、光明巷5条水泥巷道和南山7、8、9委利民巷、安民巷及其他11条无名巷道。
三、城市建设情况:
辖区内建有滨河公园、怡心园、欧式街、景观一条街、五中文化广场、仁和电梯楼、大屏幕电视、革命烈士纪念碑。
四、新华社区管理工作
以“综合执法、综合救助、综合服务、平安建设”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主要针对辖区内各营业商户、驻社区单位、社区居民和其他人员进行综合执法、综合救助、综合服务、平安建设的各项工作。认真完成辖区内的治安防控、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城市绿化管理、城市亮化管理、城市牌匾管理、冬季清雪、辖区居民的综合救助、综合服务及社区相关其他各项工作;并认真完成好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五、新华社区创新社会管理
1、成立社区工作站,做好四位一体工作。由于工作对象、工作内容等条件所限,在执法、救助、服务过程中不能很好的相互融合,资源整合不够深入,人员搭配不尽科学,在社区治安防控、城市市容市貌管理、居民救助与服务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漏洞,经过社区反复实践论证,在居民群体中建立社区工作站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社区工作站按照路面上以执法人员为中心,居民中以委主任为核心的社区工作模式,按照执法范围与各委区域划分责任区,使执法人员与各委工作人员都有自己的责任范围,真正实现“四位一体”。目前,社区建立了两个工作站,每个工作站都配备了十余名工作人员,其中有执法人员、委主任、各部门协理员,要求工作站的每名工作人员都要掌握各项业务的基本流程,各工作人员每天要深入居委工作,同居民打成一片,居民有诉求、纠纷或紧急情况时,也可以直接到社区工作站找执法人员和委主任共同解决,做到小事不出居委,大事不出社区,既有利于社区工作,又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在根本上实现了“综合执法、综合救助、综合服务、平安建设”的“四位一体”。
2、设立图书室,打造学习型社区,提高专业队伍素质。为提升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文化素质,经社区班子研究决定,利用社区原有图书和部分上级赠书,成立社区图书阅览室。经过社区工作人员的整理和分类,最终形成了党建刊物、科普读物、医疗保健、文学读本、法律专业等几大类别。社区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社区、争做知识型工作人员”主题活动。社区共有一千余册图书,每周三、周五全天为社区工作人员及社区志愿者开放,社区还与县图书馆联合开设流动图书,资源共享,每月定期从县图书馆更新部分图书,通过在图书室学习和到社区借阅图书增长知识才干,陶冶精神情操,激发工作人员学习热情。
3、成立党群议事中心,密切党群关系,着力解决群众难点问题。为了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密切党群关系,解决居民中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社区经过反复酝酿和积极探索成立了100多平方米的党群议事中心。社区联系一批热心公益事业、群众基础好、威望高的中老年党员群众担任议事中心成员的同时,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驻街单位吸收到议事中心中来,打造一支工作务实、民主开放的议事队伍。社区党群议事中心的设置将切实保障社区居民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充分调动和发挥社区党员群众参与社区事物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基层民主决策的规范化、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全面推动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和自我服务。